全站显示自助广告位,特惠招租中~
立即入驻

芒果TV打出「版权 + AI + 资金」组合拳,AIGC 微短剧行业将迎洗牌?

AI资讯11小时前发布 XiaoWen
36 0 0
芒果TV打出「版权 + AI + 资金」组合拳,AIGC 微短剧行业将迎洗牌?

2025 年 10 月 14 日,在 2025 视听中国马栏山微短剧之夜现场,芒果 TV 正式发布AIGC 微短剧创作者生态计划」。该计划以 “降低创作门槛、推动行业升级” 为核心目标,通过整合平台核心资源,力求推动微短剧行业从过往的 “野蛮生长” 阶段,迈向更重内容质量与制作效率的 “精耕细作” 新阶段,此举引发行业内外广泛热议 —— 这是否会成为微短剧行业变革的关键转折点?

三大核心支持:为创作者打通全链路壁垒

芒果 TV 智能媒资中心副总经理王心莹在活动中明确表示:“要让创作者把精力聚焦在内容本身,而非被资源、技术、资金等外部问题束缚。” 平台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,源于其为创作者打造的三维度 “硬核保障体系”。

1. 版权自由:120 部全版权 IP 破解 “找 IP 难” 痛点

过去,微短剧创作者在 IP 获取上常陷入双重困境:优质 IP 授权费用居高不下,且版权归属复杂,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纠纷,如同在 “雷区” 中寻找合作,处处受限。此次芒果 TV 直接开放 120 部全版权剧本 IP,覆盖古偶、现言、悬疑、职场等多个热门题材,从根源上化解了创作者的 IP 焦虑。

“以前找一个合适的 IP,光谈授权就需要两三个月,还得时刻担心后续版权风险。现在平台把优质 IP 直接摆在面前,我终于能把全部心思放在打磨故事细节上了。” 独立创作者李然的这番话,道出了众多同行的心声。免费且合规的 IP 资源,不仅为创作者节省了大量时间与成本,更让内容创作有了更坚实的基础支撑。

2. 技术平权:“山海 AIGC 平台” 重塑制作效率

在传统微短剧制作流程中,仅场景搭建一项就可能消耗半个月时间,中小团队常因技术能力不足、设备有限,难以实现优质视觉效果。而芒果 TV 全量开放的自研 “山海 AIGC 平台”,已实现从智能分镜设计、虚拟场景生成到 AI 配音的全流程覆盖,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。

“去年我们拍一部古装微短剧,单搭建一个宫殿场景就花了 18 天,成本还很高。现在用‘山海 AIGC 平台’,输入需求几分钟就能生成虚拟场景,还能随时调整风格,不仅制作效率提升了 10 倍,连‘电影级’的视觉效果都能实现。” 某中小制作团队负责人张昊的分享,直观展现了技术赋能的价值。技术门槛的降低,让更多中小团队拥有了与头部团队同台竞争的机会。

3. 资金分级:10 万 – 100 万阶梯投资适配不同成长阶段

资金短缺一直是不少创作者的 “拦路虎”—— 新人团队缺乏试错资金,成熟团队难以扩大产能。芒果 TV 推出的 10 万 – 100 万元阶梯式投资计划,如同为不同阶段的创作者量身定制了 “成长套餐”:新人团队可凭借 10 万元资金试水,积累创作经验;成熟团队则能获得百万级投资,撬动更大产能。再叠加平台的流量倾斜与宣发资源追加,创作者的整体试错成本直接下降 60%。

“作为刚入行的新人编剧,我之前写的剧本一直因为没钱制作而搁置。10 万元的资金支持不仅能让我的作品落地,还能接触到专业的制作团队,这对我来说是最宝贵的成长机会。” 新人编剧陈悦的激动之情,充分体现了资金扶持对行业新鲜血液的重要性。

芒果 TV 的 “生态底气”:用户、产能、产业三位一体

芒果 TV 敢于投入如此大规模的资源布局,并非盲目行动,而是基于自身在用户、产能、产业生态上的三重核心优势。

1. 精准用户画像:锁定 “年轻女性核心受众”

数据显示,芒果 TV 35 岁以下用户占比高达 72%,女性用户占比更是高出行业均值 25 个百分点,是名副其实的 “年轻女性短剧第一平台”。清晰的用户画像让创作者能更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。“知道观众喜欢什么,创作时就有了明确方向,爆款作品的诞生也更有底气。” 签约创作者王婷表示,平台的用户优势为内容传播提供了天然的优质土壤。

2. 产能爆发验证:短剧上线量同比暴涨 6 倍

2025 年,芒果 TV 微短剧上线量较去年同比增长 6 倍,《姜颂》《狸猫书生》等作品接连成为爆款,不仅收获了高播放量,更积累了成熟的内容孵化经验。这一数据充分证明,芒果 TV 已具备规模化产出优质微短剧的能力,为创作者生态计划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实践支撑。

3. 产业集群加持:“小时级响应” 的高效产业链

依托马栏山文创园,芒果 TV 周边已聚集千余家中小制作团队,年产能超 1000 部,形成了从剧本创作、拍摄制作到发行宣发的 “小时级响应” 产业链。这个高效运转的 “短剧生产工厂”,让创作者无需担心产业链环节的衔接问题,可全心专注于内容本身,大幅提升了创作效率。

行业竞逐 AIGC:三大平台玩法各有侧重

随着 AIGC 技术在微短剧领域的深度应用,全行业已进入多极竞争格局,抖音、快手、芒果 TV 三大平台分别走出了差异化的发展路线。

 

平台 核心玩法 优势 劣势
抖音 影视巨头联姻,主打 “人机协同” 与博纳影业等传统影视公司深度合作,借助 “即梦 AI” 技术提升特效水准与制作效率,代表作《三星堆:未来启示录》全网播放量突破 1 亿 以平台自制和头部团队合作为主,中小创作者难以直接获取技术授权,参与门槛较高
快手 激进技术突围,押注 “纯 AI 生产” 技术路线前沿,代表作《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》99% 镜头由 “可灵 AI” 生成,仅用 2 个月便完成制作,颠覆传统制作周期 偏向技术验证层面,虽已解决部分技术瑕疵(如《新世界加载中》先导片),但尚未形成对普通创作者的开放赋能体系
芒果 TV 生态闭环打法,实现 “零门槛赋能” 整合版权 IP、AI 工具、分级资金三大核心资源,打包成 “创作工具箱”,无需创作者具备技术或资源积累,全程打通从创意到落地的全链路 暂无明显劣势,整体模式更贴合中小创作者与新人团队的实际需求

AIGC 微短剧的三大趋势:机遇与挑战并存

从行业数据与一线从业者反馈来看,AIGC 微短剧正处于爆发前夜,但繁荣背后也暗藏不容忽视的隐忧。

1. 内容形态:“千人千面” 成标配,互动短剧占比飙升

行业预测显示,随着 AI 个性化生成技术的不断成熟,到 2027 年,具备多剧情分支的互动式微短剧占比将从当前的不足 5% 飙升至 45%。依托 72% 年轻女性用户的偏好数据,芒果 TV 可自动衍生 “甜宠 + 职场”“古偶 + 悬疑” 等定制化叙事线,进一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。

但机遇之下,担忧也随之而来。某资深编剧坦言:“现在 AI 能轻松生成 10 版剧情框架,但观众真正需要的是‘意料之外、情理之中’的情感共鸣,这种创意深度目前 AI 还无法实现。如果编剧只停留在打磨细节的层面,未来可能面临被行业淘汰的风险。”

2. 创作模式:周期压缩至 7 天,“AI 味” 争议待解

技术迭代正推动微短剧制作效率大幅提升 —— 预计到 2026 年,微短剧行业平均制作周期将从当前的 1 个月压缩至 7 天以内,单剧成本降低 30%-50%。但效率提升的同时,“AI 味” 引发的争议也日益凸显。

在快手《山海奇镜》等纯 AI 生成作品的评论区中,68% 的用户吐槽 “AI 人物表情僵硬,像台词配 MV”,“恐怖谷效应” 仍未得到有效破解。“以前团队 80% 的精力用来拍摄画面,现在 70% 的精力要用来修改 AI 生成内容的‘违和感’,反而更累了。就怕技术没跟上,作品口碑先崩了。” 转型 AI 创作的制片人陈坤的这番吐槽,反映了当前行业面临的普遍困境。

3. 产业融合:“微短剧 +” 规模破 50 亿,中小团队生存压力加剧

依托马栏山等产业集群,“微短剧 + 文旅”“微短剧 + 非遗” 等融合项目正快速发展,预计到 2026 年,这一领域的市场规模将突破 50 亿元。但头部平台的资源集中化,也让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—— 目前 TOP10 团队占据了 60% 的分账收益,新人团队的试错窗口期从原来的 6 个月缩短至 3 个月。

“现在有了 AI,大家都能拍微短剧,但流量全往头部团队倾斜。我们用 AI 省下来的成本,可能还不够买流量的钱,真怕刚入场就被淘汰了。” 刚拿到芒果 TV 10 万扶持资金的新人导演林希,道出了中小团队的普遍焦虑。

竞争焦点转移:创作者该如何破局?

当 AIGC 技术让 “一人成队” 成为现实,微短剧行业的竞争焦点正从 “拼产能” 转向 “拼创意”。芒果 TV 推出的「AIGC 微短剧创作者生态计划」,本质上是用平台资源换取内容多样性,为创作者提供了 “用 AI 撬动百万分账” 的入场契机。

但面对机遇,创作者也需保持清醒 —— 如何在技术红利中守住内容初心,避免陷入 “AI 生成即爆款” 的认知误区?如何在流量内卷中找到差异化定位,不被同质化浪潮淹没?这些问题,将成为所有行业参与者必须面对的核心考题。

微短剧行业的变革已正式拉开序幕,芒果 TV 的 “三板斧” 能否真正推动行业升级?更多平台是否会跟进布局?答案,或许将在创作者的实践探索与市场的真实反馈中逐渐清晰。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none
暂无评论...